• 每天学心理学-从这里开始,最好的心理学学习平台。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其中设计到了职场心理、亲子家庭、两性心理、情绪管理、心灵探索、心理科普等。
  • 每天学心理学-从这里开始,最好的心理学学习平台。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其中设计到了职场心理、亲子家庭、两性心理、情绪管理、心灵探索、心理科普等。

【续】我的农民母亲

情感散文 管理员 127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农民,没上过学,不识字,也没去过大城市。她全部的能耐也许都在土地上,营务庄稼,收获希望。母亲此生无传奇,却是我永远的神话!
【一】五百元钱的分量

今年春节过后,工作不好找。母亲先是在镇上一家饭店洗碗,后来又勉强打了两股零工就没活可干了。几经周折,直到农历二月底才找到一份在建设工地上为农民工做饭的工作。

立夏过后,日头越来越长,早晨五点一过,天就慢慢的放亮了。工人们被要求五点钟吃早饭,六点前出工。这样,母亲只好一早不到四点钟就摸黑起床做饭。

适逢乡镇庙会,包工的老板破例为工人们放一天假,并为每位工人预支了五百元工钱,好让工友们赶会用做盘缠。

“哈呀!五百块哩!上工快两月了,终于见着工钱了!”母亲着重强调了“五百”这个数字。

“这五百块再加上平时卖废品积攒的几十块,这一算,这个月的房租就有着落哩……”。电话里,母亲乐呵呵的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我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这倒不是说我认为这笔钱微不足道。恰恰相反,这笔钱的分量已经超出了货币本身的价值。

五百块,也许在有的人看来,这其实不算什么。可母亲是一位恓惶了一辈子的农民。显然,这笔钱已经使她欣喜而兴奋——农民,就是这么容易满足。

我只是附和着“嗯”“啊”了几声。别的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们尚且不谈这笔钱的多与少。况且,农民工的钱,是不能用货币本身的价值来衡量的。因为,农民工每赚得一文钱,都会付出与之十倍甚至更多的辛苦。诚然,这种价值是不对等的。故不能简单的通过金钱来进行价值比对。

电话那头,母亲还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我听到母亲正合计着她这五十多天来用辛勤劳动创造的“价值”。母亲自言自语道:“一天六十快,五十天满勤的话就有三千块哩。不过有两个下雨天没法出工,不能算在内……”

而我却沉默了,一种难言的滋味涌上心头——此刻,我既感受到劳动给一位农民带来的充实,又感受到普通劳动人民熬苦负重的辛酸与悲哀。这份感觉很强烈。

【二】关于生命的认知

多少回劝母亲不要再那么拼命打工,多休息静养为好。可母亲不听。母亲总以自己身体健康没病来“敷衍”我。

“妈呀!人,就像一台机器,平时工作负荷过重,消耗过多,到老时维护保养的成本自然就高了。万一再落个病根儿,那多不值。我可听说了,平时不生病或者很少生病的人,只要一生病,麻烦可就大了。现在生活好了,很多人都追求养生,健康长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您老平时得调整好情绪,保持心情畅快。健康饮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要再顿顿熬酸菜或者煮挂面”。

我用自认为最直观的比喻帮母亲权衡利弊。本以为我这一席话能说住母亲,不求母亲立即点头表示强烈认同,哪怕母亲能稍稍沉默一下,落个不同意不反对也行——这至少说明母亲已经开始思考、权衡利弊。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没想到,还没等我说完,母亲就接过话茬:

“嗨,碎娃,甭跟我提什么养生保健,农村人没那么多穷讲究。咱山里人,在山里干活,在山里奔跑,呼吸山里的空气,吃自己种的粮食,可健康了呢。你看邻居的老杨,七八十了,耳不聋眼不花,每天吆着两头牛上山放牛,跑得可欢实了。至于人的生死,这是命。要真有那么一天,一合眼,一蹬腿,这辈子就完了,没什么……”

我很震惊,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生命,在母亲眼中,在一位农民眼中,竟是如此云淡风轻。

从小,我们就从书本上读到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然而,在母亲的眼里,生与死不过是一合眼、一蹬腿的事。

我不认为母亲不热爱生命。就冲她每天辛勤劳动,拼命打工,追求自己的追求,说明母亲的心是活的、血是热的。老实说,当我的母亲,当一位朴素的农民如此表述生命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份悲情、悲壮,甚至悲哀。当一个人如此“无视”生命的时候,那么,这世上还是有什么值得留恋……

是的,生与死都是一个人的命。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风雨与磨难的人,才会如此看穿事物、看破红尘、看淡生死、看透尘世繁华。只有对生活有过深邃的体会和理解,精神上才会如此强大。或者,也许,这是另一种高度——这是一位农民的高度,也是一位农民的风骨。

【三】仓里有粮,心里不慌

作为一位普通农民,母亲此生没什么丰功伟绩。母亲这半辈子最值得夸耀的,恐怕是粮仓里曾经积攒过十几石上好的粗粮(谷子)。仓里有粮,心里不慌。对一位农民来讲,不管世事风云如何变幻,只要咱仓里有粮,就不会被饿死。母亲就认这个理儿。

我真的很佩服母亲,她能把仓里的十几石粮食积攒了十几个年头。

家中一九九九年前后产的谷子,一直封存在西窑一口用大石块砌起来的粮仓里。直到二零一二年春天,父母举家外出打工时才从粮仓里挖出来出手。十几年哪!我们暂且不谈物质资本的时间价值,因为这对一位农民来讲也许太深奥了。我们也不深究母亲用的是何种无氧保存的土方法。单就这一举动,着实令人吃惊。

我好奇的问母亲为什么把粮食积攒了这么多年却不卖掉?换成现钱多好,现钱可以活用,可以置办生活所需,改善物质生活。相反,仓有余粮却攒着不动,这跟手有余钱却闲置不用是一样的,票子压在箱底不用就是一沓废纸。哪怕把这么多的粮食拿来喂猪,也足以喂肥好几头年猪了。生猪出售即可换成现钱。就算宰猪炖了吃肉,至少可以美了肚皮,改善基本生活吃食,也不枉在黄土地里辛苦耕耘那么多年。再说,钱可是一年不比一年值钱了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块钱兴许可以买到一包“公主”牌香烟。而到本世纪十年代,一块钱可能只有搭乘公交车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

母亲的答案是这样的:早些年,粗粮市场行情不好,既然卖不上价钱,那就等。这一等,就是十几个年头。一位朴素的农民,她不愿意冒着风险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这些粮食是她用双手辛勤劳动换来的,怎么忍心廉价处理掉呢!自己能种粮食,就不会花钱去买吃食。吃自己种的粮食,不打不算,最实惠!既然行情不好,咱就不做亏本的买卖。另外,万一赶上年景不好,世事有变,闹个年馑什么的,这十几石粮食足可以支撑一家人熬过几载饥寒交迫的日月。

说来就一句话,早些年吞糠咽菜的穷苦日子过怕了。

母亲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少年时代即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与十年文革浩劫。我不敢想象,那些苦难的记忆对母亲后来乃至一生的成长产生了多少刻骨铭心的影响。固然,我不迷茫母亲对生活世事的浅薄理解;我不排斥母亲骨子里的谨小慎微;我更不嫌弃母亲性格里的多愁善感以及惯性般的患得患失。实事求是的讲,我作为一个成长在八九十年代的青年人,虽然没有赶上那些动荡骇人的艰苦年月,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血液里继承了许多跟母亲极其相似的性格弱点。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与母亲本人以及那些苦难的年月有着潜在的关联。如此看来,一种严酷的社会现实可能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

【四】结束语:感悟?感恩

在与母亲一起生活相处的日子里,心头触动最深的恐怕是我的大嫂。

我的大嫂是在相对富裕的小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然,她也会用小康而温暖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可是,真实的生活往往不一定是我们目之所及的那个样子。走进母亲的世界,你才会重新审视自己,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自己。走进母亲的世界,你所有的矫情、任性与懒惰,都会掉在地上碎成渣。

的确,如果你没有尝试过饥饿的滋味,如果你没有为穿衣吃饭而熬煎过,那么,你就不足以谈人生。是的,只有经历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你才会成长,你才懂得知足与感恩。就拿眼前来讲,当你还能健康的活着,当你的血肉之躯还能站起来,稳稳地踩在土地上,你就应该感恩。感恩上苍,感恩养育你的土地,感恩身边的人。

其实,每一个人,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布衣百姓,至少在人格上一定是平等的。无论你身份高低贵贱,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也无论你有没有钱,都应该得到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像母亲这样的普通农民,难道就不能放下沉重的生活包袱,轻松潇洒的走自己的路吗?难道就不能生活的多彩甚至诗意一点吗?

诗意,什么是生活的诗意?现在我明白了:不是只有名山、大川、红日与花海才是生活的诗意。像母亲这样的农民,在她粗鄙的生活中也一直孕育着希望的种子。她用毕生的信念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一生辛劳,一生节俭,一生无悔。母亲这半辈子都在身体力行的诠释着一个关于人生的课题——如何对看待生活,如何看待劳动,如何看待生命,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很多年以后,当母亲谆谆唠叨的声音回响在耳畔,当母亲躬耕劳作的身影浮现在脑海,就像一本书,就像一幅画,激励你积极的奋勇向前。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这难道不比鲜花更美艳、不比山河更壮丽,更有诗意吗?


版权所有,每天学点心理学 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转载请注明【续】我的农民母亲
喜欢 (0)
[]
分享 (0)
管理员
关于作者:
梦、让自己飘渺不定~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